冯秀占(左一)正在大棚里了解黄瓜采摘情况
4月7日上午,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冯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看着正在装修的党群服务中心,冯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秀占自豪地说:“我们村实施‘三变’改革以后,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强了,村庄也美了。”
冯庄村曾是“落后村”。“之前,村里环境脏乱差,我都害怕因为环境不好影响孩子找对象。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建起了大棚、剁椒厂,村民富起来了,村庄变得非常漂亮。其他村的人都羡慕我们村。”村民冯合宽说。如今,走进冯庄村,一栋栋钢架大棚整齐排列,一条条硬化道路通向各家各户,一行行绿化树挺拔翠绿,一盏盏造型别致的路灯照亮回家路。这个曾经的“落后村”变成了大棚瓜菜种植基地和小米椒生产加工基地。
“现在村民富了,开始翻新房子了。我大致算了一下,目前,村里有20多户正在翻新房子。以前,村民外出打工都想在城里买房子。如今,村民挣钱了都想在村里翻新房子。”冯秀占高兴地说。
当天上午,冯庄村村民冯国保夫妇正在大棚里摘黄瓜。大棚里黄瓜长势旺盛,一根根青翠欲滴的黄瓜挂满秧藤。冯国保一边摘黄瓜一边高兴地说:“昨天卖黄瓜的收入有3000多元。目前,我们家的大棚黄瓜每天都能采摘。黄瓜上市一个月来,光这一栋大棚的黄瓜就增加了4万多元收入。”
“前几年我一直在外打工,自从承包了村里的钢架大棚后,感觉在家种大棚蔬菜很好,现在天天能拿到现钱,比外出打工挣得还要多,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冯国保说,“大棚里,光我们夫妻俩摘黄瓜忙不过来,还要雇人。今天,我们就雇了3个村民来摘黄瓜。”
65岁的村民吴青民正在冯国保家的大棚里忙活。吴青民一边熟练地摘黄瓜一边笑着说:“我们村现在没有闲人。大家不是种大棚蔬菜就是在大棚里、厂子里打工,都忙着发家致富,一个比一个能干。”
当天上午, 村民冯红才光着脚正在大棚里干活儿。停下手里的活儿,冯红才拧开一瓶水,咕咚咕咚一口气就喝完了。擦了一下脸上的汗珠,冯红才说:“西瓜再有20多天就能上市了。我种了4栋大棚的西瓜,以前4栋大棚分别位于村里不同方向的4块地上。现在好了,经过村里的统一规划后,我的4栋大棚集中到了一块地上,非常方便我进行管理。一栋大棚一年收入五六万元,我们家靠种植大棚一年能收入20多万元。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奔头。”
2020年年初,冯庄村先行先试,试点推行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为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该村成立“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金融”的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以温棚瓜菜和小米椒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该村对流转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将长期闲置的宅基地及废弃厂房回收整合,村民以自有资金入股,唤醒了沉睡资源,让闲置资产“活”了起来。在村党支部的主导下,该村形成蔬菜种植园区、育苗厂、蔬菜市场、农资市场、剁椒厂五大经济板块。全体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整合土地资源,汇聚资金优势,村民和村集体共同参与管理,享受分红。
今年1月16日,梁庄镇冯庄村举行2023年度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分红大会。村民手持红彤彤的股权证书,对账、签字、领取分红。
村民冯新录说:“这次分红分了1500元,我种植大棚瓜菜去年挣了十多万元。村‘两委’干部带头带得非常好,老百姓的收入高了,生活越过越美好。”
村民冯合稳说:“俺家这次光分红就分了6000元,土地流转也能收入三四千元,我在家还搞着养殖,又能增加一部分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剁椒厂按照入股的30%分红,分红资金是45.9万元。这是我们第二次分红。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剁椒厂分红两次。” 冯秀占说,“蔬菜种植园区、育苗厂、蔬菜市场等经济板块也分红了。我大致算了一下,五大经济板块一共分红140余万元,这还不包括村民承包大棚的收入。村民实实在在增加了收益,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下一步,我们村将再上一条辣椒酱生产线,延伸产业链,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安阳市委宣传部供稿 安阳日报记者 任贵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