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平坦整洁的硬化道路贯穿全村,环境优美舒适,乡风文明淳朴,路旁花草点缀,院墙彩绘养眼……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山阳区中星街道桶张河村,清新秀丽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以前的泥土路变成了硬化路,新修建的文化广场成了大家锻炼身体的好去处……”说起村里的变化,该村村民李延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是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阳区紧密结合各村实际和特色,动员各方力量、明确各级责任、整合各类资源,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让农村人居环境“秀外慧中”。
中星街道李贵作村的工作人员在摸排村庄空闲宅基地时发现,有一处荒废院子存在土地纠纷,周边14户村民对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存在争议,具有利用价值的土地就这样成了荒地。
了解情况后,在党群议事会的推动下,该村将这块土地打造成了集菜园、游园、科普园于一体的“蔬香菜园”,并将其交给14户村民分块管理,引导大家种植蔬菜。除自家食用外,大家还把相当一部分蔬菜送给了村里的幸福院。
不仅如此,李贵作村还投入资金90万元,依托村史馆、影剧院,打造集党群服务、党群议事、村史展览、红色教育、康养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教育阵地。
“药王孙思邈曾在村里行医多年。我们结合村民诉求和本村文化,按照‘一域一主题’的工作思路,将荒废土地精心打造成‘杏林园’,在美化村居环境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医药文化。”李贵作村党委书记赵建平说。
为精细化、常态化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山阳区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中星街道中马村率先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开展工作,村民们通过保持、整治、扮靓人居环境得到相应积分,并可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商品。该村通过实行“月统计、季兑换”的工作机制,推动“积分制”落实落细,引导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民生福祉。山阳区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持续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以“拼搏竞进、勇争一流”的实干劲头,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让人居环境“秀外慧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