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鸡,从养殖到加工,再到粪污处理,又延伸到有机种植……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供应链四链协同促发展,“链”出了特色经济,“链”出了生态效益,更“链”出了一条“种养加”循环发展的财富路。
这是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号)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持续定点帮扶新结出的丰硕成果。
2021年7月,黄远芳接替同事走马上任社旗县挂职副县长。而中国通号每年拿出的350万元科技兴农专项资金如何用?给谁用?又如何把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摆在黄远芳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经过深入走访调研,立足社旗县农业大县的基础,聚焦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黄远芳把帮扶重点放在了农产品原料、配方、生产工艺、发展模式等方面创新上,并通过遴选重点产品和项目,决定打造出一条可循环产业全链条,为群众致富夯实基础。“要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
打造供应链 拓展增收致富平台
社旗县是农业大县,不仅农产品资源丰富,畜牧养殖业发展也很旺盛,养鸡产业方兴未艾。
黄远芳了解到,位于朱集镇齐庄村、养殖规模超两万只、带贫分红40户的社旗县张磊养鸡服务专业合作计划扩大规模,因缺少资金正在犯愁。
张磊养鸡服务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 王心一 摄
一方为扩大规模缺钱忧,一方为资金用到哪里愁,双方对接、一拍即合:支持科技兴农帮扶资金50万元。
很快,张磊养鸡服务专业合作社利用中国通号的帮扶资金,扩建了圈舍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2座鸡棚,肉(蛋)鸡存栏一下子从2万余羽扩大到了7万多羽,生产效益提升了,带富农户增多了,产业财富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这都多亏了中国通号的帮助。”张磊说。
“刚开始散户养鸡的时候,我也总是担心,害怕万一养不好,折本了怎么办?但自从跟着合作社后,鸡仔儿、饲料跟得上,养殖技术送上门,产品销售也不发愁,我的心里就踏实了,一年能出栏3到4批肉鸡,一年半就能回本,以后就等着净赚了。”养鸡好不好,养殖户最有发言权。作为张磊养鸡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众多受益者之一,村民李正喜笑颜开、信心满满,“俺要跟着合作社一直干下去,养肉鸡、发鸡财,美好生活紧跟来。”
延伸产业链 增强产业带动能力
鸡要养殖好,销路是关键。扶持张磊养鸡服务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后,黄远芳又把目光放到了下一链条上——鸡肉加工。
正全实业风干鸡生产车间 王心一 摄
河南正全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全实业)是社旗县一家颇具规模的风干鸡生产厂家,是在赊店周氏风干鸡作坊基础上发展而来,集风干鸡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食品实业公司。公司原拥有2条生产线,年产风干鸡50万只,产品供不应求,发展潜力巨大。“之前,我们的原料鸡大部分是从外地购进的,生产成本比较高。”正全实业总经理王冰说。
中国通号锁定目标,为正全实业把脉问诊,鼓励该企业成为“链主”,形成产业链、研发链、培训链、创业链等“四链”同构的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链路效应,提升全县养鸡产业转型升级。
在黄远芳的撮合下,正全实业不仅与张磊养鸡服务专业合作社达成了合作协议,中国通号还支持科技兴农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扶持“赊店周氏风干鸡制作工艺研究与运用”项目。很快,3项新技术、2项新工艺等项目成果注入了生产线,较好地解决了风干鸡盐度高的问题,生产出的风干鸡稳定性提高,适口性更强,风味更佳,同时,生产周期大为缩短,出货数量明显增多,经济效益提高了25%—30%。
“感谢中国通号给俺送来了及时雨,不仅帮俺改进了技术,还让公司实现了降本增效。”王冰介绍,在中国通号的帮扶下,正全实业新增两条生产线,年产优质风干鸡突破100万只,年新增产值2000万元。
“扶持一两个企业容易,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才是关键。”黄远芳告诉记者,正全实业已与本地66家散养土鸡合作社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发展订单供应饲养场22家、散养户110户,带动120户建档立卡脱贫户、监测户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项目的实施,畅通了鸡农饲养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了生产企业的原料成本,延长了产业链,补齐了发展短板,实现了双赢。”
提升价值链 探索生态循环模式
“养鸡粪污处理难,邻居们意见都很大。”社旗县李店镇半坡村养殖户李德明说,“现在不发愁了,鸡粪都让京源肥业收走了。”
黄远芳(右)走访京源肥业(河南)有限公司。王心一 摄
李德明所说的京源肥业(河南)有限公司,是位于社旗县李店镇的一家专门从事生物有机肥料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本土企业。为有效治理畜禽粪便污染,接触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升产业链价值,中国通号支持京源肥业科技兴农专项资金30万元,扶持“养殖业垃圾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争取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养殖业垃圾快速高效的资源化利用。
“原料不缺,销售通畅,感谢中国通号的支持,让我们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京源肥业(河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新燕介绍,公司引进酵素菌技术,并通过自行研发混合菌种,对固体肥料进行发酵处理,取代了传统液体肥料窖池沉淀发酵工艺,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夏季可以做到7天处理一批,冬季需要7~15天,3~4立方米粪料可产出有机肥1吨,现在,不仅县内的多家蔬菜、林果基地都用咱的有机肥,还远销广西、海南等地。”
带着一笔资金,投入一个产业,完善整个链条。“围绕社旗鸡产业,实现种养加链条式发展,形成了畜牧业循环壮大的良性闭环,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黄远芳如是说。(申鸿皓)
来源社旗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