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季节,走进河南省鲁山县下汤镇竹园沟村一处果树种植基地,只见满山坡一片红,一个个甜柿子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在阳光照耀下,灼灼生辉。
甜柿种植户姚占军在介绍柿子特点。(杨国领 摄)
“这片坡地有三十多亩,种植的全都是落花甜柿,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期,周边县区、乡镇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来采摘。”10月31日,果园负责人姚占军介绍说。
今年48岁的姚占军,早些年乘着鲁山县外出卖棉的风潮,在外打拼了十几年,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也挣到了钱,家里家外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几年,政府鼓励在外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姚占军决定回到家乡干一番事业。
红彤彤的甜柿子高挂枝头。(毛建平 摄)
2017年春节,姚占军回到家乡,就想利用村里的荒坡地激活乡村资源优势。经过多方考察,根据地理条件,决定发展林果种植,就与村“两委”商议,和村民达成协议,承包了30多户村民160多亩山坡地,发展酥梨和甜柿子种植。
2017年冬,姚占军种植酥梨120余亩,2020年开始挂果,2022年进入旺果期,年毛收入在近40万元,除去用工成本,净盈利有24多万元。2020年冬,他又种植了落花甜柿30多亩,今年秋季也成熟了,满山耀眼的红柿子,煞是喜人。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今年的甜柿子收入预计在10多万元,用工成本除外,收入有7万元,两项加起来,每年30多万的收入。
游客在园里采摘、品尝甜柿子。(杨国领 摄)
姚占军创建的果园“钱景”可观,发展“柿”业不但自己能稳稳致富,还安置了附近村民20多人来果园务工,每人平均每年增收10000余元。
姚占军的林果种植成了“两山理论”的生动诠释,竹园沟村的160亩荒坡地从此蝶变成为聚宝盆,青山绿水鼓起了村民的腰包,乡亲们得到了承包款,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收入,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供稿:鲁山县委宣传部 张馨丹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