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关系到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为了实地探访河南新乡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4月28日,“高质量发展看河南”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中原农谷,探寻新乡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背后的数“智”密码。
现代科技助力节水灌溉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是发展节水灌溉,为了更好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中原农谷依托强大科研平台实现灌溉装备现代化。作为中原农谷灌溉技术的核心科研力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参与创建了中原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为新乡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智力和物力支持。
中原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实验室(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新乡市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用的灌溉装备大部分都从这里边(中原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出厂,这里是一个用来支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灌溉装备研发园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综合管理处处长朱东海说道。
平移式喷灌机(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不同场景的灌溉需求,需要不同的灌溉设备进行满足。在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实际种植面积和地块形状,来选择不同的灌溉方式,实现了效率最大化,节约了水资源。
中原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模拟展示的不同灌溉方式适用场景(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植护无人机(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我们这里的试验田有各种灌溉设备,如喷灌、滴灌、伸缩式的、固定式的,还有卷盘式的等等,高标准农田的灌溉基本实现无人化了,包括撒农药也全部是由大疆农业无人机在喷。”新乡市获嘉县位庄乡党委书记祝贺说道。
“原来浇一遍的话得6台水泵,浇完一遍最少得一周,现在就非常轻松,两天就能把地浇一遍,省水省肥,省工省时。”新乡市获嘉县位庄乡好收成合作社理事长李喜亮向记者讲解了田间固定喷灌设备的使用体验。
正是对智能灌溉设备的自主研发和使用,才有效地保证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自主性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2022年9月河南省政府公布的《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设高标准农田要实现装备现代化。
根据《实施方案》中的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规划任务表显示,2023年新乡市要新增建设45万亩高标准农田。因此智能灌溉装备的研发与使用至关重要,能为新乡市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物力支持。
一个屏幕管理万亩良田
中原农谷每一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都配有一个数字化的区域服务中心,并建设有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以实现农田综合信息采集、智能灌溉控制、耕地质量监测等管理功能。这契合了《实施方案》中提出的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中的要求,实现了“一个屏幕(或智能终端)管理万亩良田”。
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区域服务中心不仅发挥着对农田情况的监测作用,还联动科研力量,对新型经营主体或分散农户进行线上专业化技术指导,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农事工作。
农技咨询及专家服务系统界面(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除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区域服务中心对农田的整体监测和管理之外,农户本身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实现对农田设施的远程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经营主体的农事效率。
中原农谷智慧大脑工作人员展示智能管理系统手机端操作界面(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丽娜 摄)
“整个智慧灌溉系统的控制可以用手机APP来操作完成,通过对卫星气象站、地下传感器和无人机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智能控制中心会判断出哪块田需要灌溉或施肥,然后智能控制中心对智能水肥一体机发出指令并完成作业,整个过程智能、科学、高效。”中原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上在家就能把地都给浇了。”
正是有了现代化的节能灌溉设备以及农田智能管理平台,才使得高标准农田的农业机械化得以实现。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里的数“智”密码将持续为实现国家农业现代化做好科技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贡献河南力量。(记者 彭华 见习记者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