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阳:产业协同化发展加速提质

2023-10-18 16:13 | 中国搜索
分享到:

核心提示:据淮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振屯镇党委书记夏逢源介绍,全镇现有加工板条的工厂183家,木材旋切厂38家,胶合板厂5家,带动就业人员11000余人。仅去年一年,全镇板材加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左右,产品远销至广东、浙江、四川等20个省份,板材深加工产业园带动产生的综合效益日益彰显。

10月16日,走进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刘振屯镇的翔宇板材深加工厂院内,只见运输木材和板材的车辆排成了长队,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在分拣、热压、铺装等10多道工序的流水线上,工人忙碌而有序地作业。

“俺两口都在这儿上班,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拿到10万块。”说起这么高的收入,车间工人范素华一脸的骄傲,“老人和孩子都在城里住,我们上下班来回四十分钟的路程,很方便,挣钱还能顾家。”

在刘振屯镇,这样的板材加工厂处处可见。据淮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振屯镇党委书记夏逢源介绍,全镇现有加工板条的工厂183家,木材旋切厂38家,胶合板厂5家,带动就业人员11000余人。仅去年一年,全镇板材加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左右,产品远销至广东、浙江、四川等20个省份,板材深加工产业园带动产生的综合效益日益彰显。

刘振屯镇板材深加工产业园,总投资4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安岭镇教育用品产业园,总投资3.6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近年来,淮阳区坚持“一区两园多基地”的发展思路,着力推动区乡两级产业协同发展,“一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园”即刘振屯镇板材深加工产业园和安岭镇教育用品产业园,“多基地”即郑集乡西红柿种植基地、刘振屯镇西红柿种植基地、新站镇梨树种植基地、临蔡镇乳鸽养殖基地、冯塘乡大蒜种植基地。

在位于淮阳区西部的郑集乡官路边村,刚建成不久的62座大棚自北向南依次排列,蔚为壮观,“西红柿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可别小看这一个个小小的西红柿,它可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致富果’。”郑集乡党委书记王庆峰告诉记者,大棚是区里整合涉农资金规划筹建的,产权归村集体。村里整合农户土地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并与河南鑫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同时可解决就业岗位300余个,实现农户和村集体双增收。“更重要的是,土地流转后,技术、种苗、管理、收购全部由引进公司负责,村民可以在这里干农活儿学技术,增强了群众发家致富的‘后劲’。”

“一个棚接近2亩地约1200平方米,年租金1.8万元,村集体经济可增收100多万元。每个棚产3-5万斤不成问题,年收益可达4-6万元……”王庆峰向记者算起了一笔细账。

在西红柿基地东北侧,顺着王庆峰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座占地36亩的大型正方体现代化玻璃屋基本建成。“作为淮阳区集中资金建设的现代化蔬菜及花卉种植培养工厂,这是一个集产供销、产学研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即将成为淮阳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个动力引擎!”谈起示范园区建设,王庆峰难掩内心的激动。

据淮阳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一区”高新区规划面积15.0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项目)154家,工业企业1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9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用工2.5万人。“两园多基地”各子项目或已投产达效,或正在有序推进。

近年来,淮阳区把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机融合起来,在做大中心城区工业总量的同时,千方百计壮大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特色产业“高度”“厚度”“强度”,以及集约发展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淮阳特色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之路。(朱佩娴)

来源:周口市淮阳区委宣传部

文章关键词:
淮阳 产业协同化
分享:
国搜推广

联系邮箱 : hezuo@chinaso.com

联系电话 :(+86 10)88055782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