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土地集中流转促进土地经营规模化,走出了一条“土地流转”的富民强村之路,土地流转不仅转“活”了土地,还转“富”了百姓。
近日,记者来到该镇王家寨行政村看到,田野间少了往日农人弯腰弓背劳作的身影,多了农业机械来回穿梭的景象,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正在这里大显身手。
图为穿梭在田间地头的农业机械化播种机。(徐华 摄)
王家寨行政村村民贾国锋高兴地告诉记者:“我的土地流转一部分,家里留一部分,农忙的时候我就把家里的二亩地给种好,农闲时候呢,我就来我们这儿种粮大户的地里帮帮忙,一天能收入百把块钱,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王飞鸿是王家寨行政村有名的种粮大户,他从2016年开始承包土地,目前共承包土地500多亩地,用来种植大豆、玉米、蜜薯等农作物,说起土地流转带来的实惠,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政府比较支持,我流转土地500多亩,种地还有农补政策、贴息政策、种地补贴、大豆单项补贴等等,总的来说,国家的政策非常给力!”
据了解,王家寨行政村共有4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总耕地面积达2200亩,因此,土地流转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因此,针对此次大规模土地流转,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祖峰带领村里的三委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让绝大多数农户解开心结,加入土地流转。
王家寨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王祖峰告诉记者:“我们王家寨行政村从2010年开始进行土地流转,目前已经流转了1500亩,种粮大户通过集中用电和用水浇地,每亩可以节省最少50元。同时,村里的劳动力给种粮大户帮工,一天下来最少能挣60元,多则可达100多元,然后,利用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改善人居环境,从而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图为在行政村文化广场上休闲锻炼的村民。(徐华 摄)
截至目前,王明口镇土地流转面积达3.1万亩,其中闫湾、王家寨两个行政村整村推进流转土地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与北大荒等企业签订合作合同,采用“农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等多样化的土地流转模式,群众土地流转收入增加的同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可以获得每亩不低于100元的运营收入,截止到10月底,全镇2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万元,其中,柳杭、闫湾、王家寨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20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进而反哺村内村容村貌建设、公益事业等工作,该镇计划2年内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让全镇百分之八十的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徐华)
来源:项城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