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正阳:立足资源禀赋 做强花生产业

2023-12-29 15:01 | 河南日报
分享到:

核心提示:花生产业发展在正阳风生水起,如今,全县种植花生的农民达5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8.6%,全县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从事花生规模化经营的新型主体达800多家,其中5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花生面积达40万亩左右。

近日,走进驻马店市正阳县傅寨乡熊楼村黄斌花生米精选厂精选车间,满满的花生香味扑鼻而来,花生米沿着皮带输送到筛选机,经过筛选机筛选,花生米分成不同等级自动进入各自的仓储,然后包装、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从每年从8月底春花生收获开始一直加工到第二年的麦收。”负责人黄斌说,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种植大县,他从小就对花生情有独钟,长大后从事花生米的收购生意,逐渐地扩大规模进行花生米初加工,分拣、筛选、精选,成了远近闻名的花生经销商,也带动附近村民在厂里务工走上致富振兴路。

正阳县花生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以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为主。20世纪60年代,正阳开始规模化种植花生,到90年代末,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以上,连续20多年成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如今,全县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0万亩以上,占河南省花生种植总面积的10.3%;全县花生年产量50多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11.7%。

在熊寨镇王楼村大春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大春正组织村里的“闲人”挑拣花生种。“趁现在农闲,把明年的花生种选好备用。”王大春兴奋地说,增产增收,选种是关键。明年大春种植合作社计划种植900亩花生,他要求到合作社务工的村民选好每一粒花生种子。

花生产业发展在正阳风生水起,如今,全县种植花生的农民达5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8.6%,全县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从事花生规模化经营的新型主体达800多家,其中5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花生面积达40万亩左右。

近年来,正阳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花生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外引内培,分业、分链攻坚,推动了企业链式发展,形成了以花生产业为主导的百亿级规模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有力地促进了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截至今年,全县花生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46家,主要集中在花生脱粒精选、花生油脂、花生食品、花生秸秆加工行业,年产花生食用油20万吨、花生食品2万吨,年加工花生秸秆50万吨,实现产值68.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1.1%,带动就业2.8万人。

在正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正花集团网红食品产业园内,展区的花生食品琳琅满目。这是一个依托正阳花生资源优势,集产品研发、绿色种植、花生食品深加工、出口贸易、电子商务、仓储冷链物流于一体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园区。按照“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与正阳县金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签约10万亩优质绿色花生种植基地,打造以花生为产业的龙头企业。

在全县146家花生企业中,正阳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涌现出鲁花、正花、新地等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分别围绕花生果、花生壳、花生秧加工利用做文章,实现了花生全资源化利用,推动正阳县主导产业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设立了花生第一、第二机械制造产业园,全县从事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如创鑫机械、拓垦机械、宏达机械、宏祥机械、豫丰机械等,研制的花生机械获国家专利112项,年产各类花生机械10万多台,形成了龙头带动、品牌集中、品类齐全的加工生产体系。正阳农机生产企业产品涵盖耕种、植保、收获、初加工花生生产各个环节,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叫响了“正阳花生”品牌。正阳县委、县政府通过不断延伸“正阳花生”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了公共品牌价值和企业品牌价值双提升,2021年“正阳花生”品牌价值突破124.35亿元,位居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2名;“正花”集团企业品牌价值突破10亿元,位居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农业类)第7名,形成了“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的知名效应。(通讯员 李玉荣)

文章关键词:
正阳
分享:
国搜推广

联系邮箱 : hezuo@chinaso.com

联系电话 :(+86 10)88055782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