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南太行山脚下的中站区龙翔街道大洼村果蔬种植基地一派勃勃生机景象,大棚里挂满拳头大小的西瓜。这些西瓜看着普通,内里却大有乾坤。切开后,粉的、橙的、黄的瓜瓤像一道彩虹,不光好看,吃起来也更脆甜,还有独特的清香。在大洼村村民眼中,这种能“变色”的彩虹西瓜可是山沟沟里的“宝贝疙瘩”。
四季有赚头,小西瓜种成大产业
“这瓜可金贵!”正在大棚里看瓜的村民毋斌掀开草帘,轻轻敲着瓜,“皮薄得能透光,咬一口嘎嘣脆、甜丝丝,汁水多得顺着手指头流!”
大洼村种植彩虹西瓜,得从2021年说起。那时,村干部从山东、陕西等地取经回来,咬咬牙凑了80万元盖起两座智能大棚,又用上滴灌、施有机肥,就为“伺候”好彩虹西瓜这个“宝贝疙瘩”。如今,一座大棚能结3000公斤瓜,一公斤瓜卖12元。毋斌乐呵呵地说:“承包的这俩大棚一年能挣6万多元!”
2023年,大洼村干劲更足,村集体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00余万元,陆续新建了13座大棚,连同150亩果园共同打造农产品种植基地。
彩虹西瓜开卖后,桑葚、李子、葡萄等也跟着火起来,村里一年四季有赚头。
“云”销四方,新办法拓宽新销路
包装车间里,村民毋大姐手脚麻利地为西瓜套上泡沫网,再装进印有“太行彩虹”字样的纸箱。“今天这些瓜就要‘坐’飞机去北京、上海、广州啦,顺丰冷链一天到!”毋大姐说。
彩虹西瓜“云”销四方,市政协驻大洼村第一书记李鹏功不可没。他带领村民“触网”,学会直播带货,第一场直播就卖了150余公斤瓜。
如今,线上线下齐发力,大洼村的西瓜销售不用愁。线下,为市区多家大型超市签约供货,在社区设自提点。线上,一天接20余单,最远的销往哈尔滨、深圳。每逢周末就更热闹,大棚里要么直播带货,要么分享种瓜、挑瓜知识,游客还可预约前来采摘。
“卖风景”有玩头,鼓起村民“钱袋子”
每逢周末,大洼村村口就停满大巴。市民李女士拎着刚摘的西瓜,用手机拍个不停:“这瓜好看又好吃,果然名不虚传!”
村里举办“彩虹西瓜采摘节”,孩子们围着农业展板听故事,农家乐飘来炖土鸡的香味……这就是大洼村给城里人准备的“一日游”:上午摘瓜、认养果树,中午吃顿地道的农家饭,下午游览红色遗址、爬山。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军算了一笔账:“今年摘瓜季来了1.2万余人,农家乐多赚10万余元!”
城里人来一趟,人均花费近百元,土蜂蜜、山核桃等山货销售额占了三成。
抱团发展,产业链上人人忙
天擦黑时,大洼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逐渐热闹起来。村民老靳拿着刚发的工钱,脸上乐开了花:“我在大棚里干活每月能挣1800元,年底还有红包!”
该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种植,带动老靳这样的脱贫户共17户。他们有的负责种植,有的负责包装,有的做导游讲解,人均年增收1.5万元左右。
从埋头种瓜到抬头“卖风景”,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大洼村靠彩虹西瓜蹚出了致富路。未来,村里的发展还要一步一个脚印:参加区里组织的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学习网上卖货、发展旅游;再建个食品加工厂,把西瓜做成脆片、果酱。(焦作日报记者 王爱红)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