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小庄示范区,田间飞翔的无人机、地头采集数据的传感器与手机里跳动的“一键灌溉”平台,共同交织成一幅“云上种田”的新图景。曾经“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正被“天上看、地上感、云端管”的现代农业所取代。这场农业蝶变,源自红泥湾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组织嵌入、资源整合、科技赋能和群众参与”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组织领航兴产业,头雁带动促发展
红泥湾镇党委坚持“党建跟着产业走、组织嵌在链条中”的理念,以组织力带动资源整合,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镇党委深入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创新开展“引凤还巢”行动。各村党支部通过建立在外人才档案库,精准对接本村在外成功人士。2017年,经小庄村党支部多次动员,在外企业家乔照邦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返乡创办河南佳格智慧农业公司。从企业落户到项目实施,红泥湾镇党委始终发挥着“扶上马、送一程”的重要作用。在党组织支持下,乔照邦团队积极推动土地整合与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融合,成功打造“小庄示范区”,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科技赋能破瓶颈,数据驱动提效能
“以前靠经验种地,现在用手机种田。”这是小庄村农户的切身体会,也是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的生动写照。
为破解传统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成功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智慧农业监测网络,将灌溉控制、农机调度、作业计划统一管理,实现远程智能决策。
在此过程中,区农业农村局主动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现场指导,推动实验室成果向田间应用转化。在技术加持下,小庄示范区小麦亩产从900斤提升至1200斤,农药用量减少30%、节水40%、人工成本下降40%,传统“经验农业”正快速向“数字农业”转型。
三方协同建机制,多元联动强治理
小庄示范区的成功实践,源于红泥湾镇打破传统农业各自为政的孤岛格局,构建起“党委主导、企业支撑、群众参与”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镇党委牵头推动土地整合,各村党支部集中开展“党员示范流转”行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仅用30天就高效完成了2000余亩农田的集约化整合。通过“党员联户”机制,组建由30余名党员技术骨干和网格员组成的“红色农技服务队”,推动智能灌溉、病虫害监测等现代农业技术落地见效。通过三方联动,有效解决了农户“不会用、不敢用”的难题,实现了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从“小庄试点”到“红泥湾经验”,党建引领的智慧农业新模式正在生根发芽。展望未来,红泥湾镇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赋能,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宛城区打造“数字粮仓、中原样板”贡献更多基层智慧,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来源:南阳市宛城区委宣传部 作者:李元功 张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