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徐寨

“桐柏U礼”乡村振兴产品展示馆

电商直播助农增收

桐柏红茶科技园内的现代化杯茶加工车间

立华牧业公司肉鸡分拣中心

乡村胜景美如画
近年来,地处豫鄂之交、桐柏山腹地、千里淮河源头的桐柏县,立足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奏响特色农业交响曲,让“生态淮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幸福淮源”的发展胜势,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淮源大地徐徐展开。
锚定目标 绘就产业壮美蓝图
10月28日,走进位于桐柏县固县镇石头畈村的南阳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华牧业”)肉鸡分拣中心,只见运送肉鸡的车辆有序驶入分拣平台,工人们正熟练地将肉鸡按品类、外观、重量进行分拣、装车,准备发往省内外市场。
该中心负责人许恒介绍说,分拣中心于2023年9月建成投用,是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产业链项目的配套工厂,目前日分拣量达5万羽。立华牧业自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桐柏以来,已逐步建成种鸡场、孵化厂、饲料厂、销售分拣中心等配套项目,形成集家禽育种、孵化、生态养殖、饲料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立华牧业肉鸡出栏量达1200万羽,年创产值3亿元;预计2025年出栏量将增至1800万羽。
立华牧业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160余户农户参与肉鸡养殖,建成养殖大棚400余栋,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同时,公司还为周边乡镇带来运输、建筑、装卸等就业岗位2000余个,有效促进群众就地就业。固县镇杨楼村村民罗新春说:“我家建了4座养鸡棚,公司统一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还保价回收成鸡,一年能挣二三十万元。”
如今,在桐柏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场景随处可见。该县各乡镇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现状,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持续完善以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兰花、肉鸡为主导,以油料、林果等产业为补充的“5+N”特色产业体系,打造“东、中、西”三条特色产业振兴示范带,初步构建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农互补”的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茶叶、兰花、食用菌等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声名远播。
数据显示,在桐柏县110余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特色农产品种植超过80%,年产值达35亿元。其中,花生32万亩,年产逾9万吨;茶园18万亩,“桐柏玉叶绿茶”“桐柏红茶”双双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艾草、中药材、林果种植规模分别达5万亩、10万亩和20万亩;3000万袋食用菌、年出栏1800万羽的立华肉鸡两个项目,更成为带动山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2024年,桐柏县农牧渔业总产值实现59.3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67元,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突破59%,为革命老区振兴注入了持续动能。
做好“加法” 产业发展从“有”到“优”
“以前春茶采完,茶园就闲置了。如今通过发展夏秋茶、推动茶旅融合,茶产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群众就业机会更多,增收渠道也更宽了。”桐柏县鑫茗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钲荃说。作为当地龙头茶企之一,该公司近年来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月河镇袁庄村及周边村庄53户200余人参与茶园种植、管理和经营,基地规模已扩展至1万余亩,袁庄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茶村。
“我们在育龙头、延链条、优品质上下功夫,推动县域特色产业从‘有’到‘优’,让老区农民共享发展红利。”桐柏县委书记党建凯表示。该县先后出台茶艾产业、品牌农业等专项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扶持资金,并创新开发“保险+期货”收入险等品种,实现特色产品产量与价格“双保险”。
为提升产业能级,桐柏县积极引进湖南茶祖印象有限公司、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中原茶旅小镇,实施3500万羽一体化肉鸡全产业链等重大项目,示范带动农业向标准化、链条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大力扶持本土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县年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与流通企业已达100余家。通过建立“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全县1268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4.4万户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科技赋能方面,桐柏创新“院士+政府+企业”的“金三角”模式,推动谯仕彦院士工作站、刘仲华院士“三茶”统筹实践基地落地,有效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积极推广康相涛院士“三边一院”林下养殖模式,带动1100余户农户发展林下肉鸡等“小规模、大群体”生态养殖项目。目前,全县林下经济辐射面积达28万亩。
品牌建设同步发力。桐柏县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构建起以政府和行业组织为支撑,以规模企业为主导的桐柏茶叶、林果、中药材品牌建设综合体系,“桐桔梗”“桐柏朱砂红桃”“桐柏玉叶”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入选国家地标产品,“桐柏玉叶”“桐柏红”两大茶品牌跻身全国茶叶品牌百强。积极推进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加强产地环境与农业投入品监管,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全县累计获得“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73张,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超千公顷。
农旅融合亦不断深化。桐柏稳步推进淮河探源、“五韵月河”等乡村文旅项目,高标准打造兰香小镇、中原茶旅小镇、茶文化大观园、省级茶产业科技园等品牌。大河镇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兰花主题国家3A级旅游景区。通过持续举办“中原茶乡第一采”、手工制茶大赛、万人品茶、兰花博览会等农文旅活动,桐柏特色农业越来越“有看头”“有赚头”。
品牌赋能 “桐柏U礼”出深山
随着一系列产业发展“组合拳”的落地,桐柏县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产品品质持续提升。然而,受限于品牌知名度不高、流通渠道不畅、标准不统一等因素,不少优质农产品长期“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何让本地农产品走出深山、卖上好价钱,成为桐柏县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破解的关键课题。
今年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牵头推动下,桐柏县商务局、桐柏邮政分公司和邮储银行桐柏支行等多部门联动,依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定点帮扶政策,共同启动“桐柏U礼”(“U”代表优质、优良、优选)乡村振兴品牌项目建设,助力桐柏农产品走出深山。
“桐柏U礼”创新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龙头企业带动、行业监管”发展模式,着力破解农产品“销售难、物流难、融资难”等现实困境。该县成立特色产业专班,对品牌运营、定价结算、物流配送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控、品质可信。
在产品选择上,“桐柏U礼”以桐柏县特色农产品名录和“两品一标”认证为基础,通过实地考察与专业检测,严把质量关。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个农产品被纳入“桐柏U礼”品牌体系,享受统一的包装、物流与销售配套服务。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是“桐柏U礼”打通销路的关键。线上通过建立电商直播运营中心,邀请达人担任“U礼推介形象大使”,开展系列专场直播;同步依托邮乐购、832扶贫网、“桐柏U礼小程序”等平台,推动特产上线触网。线下则通过发放消费券、组织企业参展、拓展团购渠道等方式,激活本地市场、对接全国资源。目前,全县已建成县、乡、村三级共96个“桐柏U礼”专店、专区、专柜,并建成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产品展示馆,“桐柏U礼”蛋糕越做越大。
“我们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营销机制,让好产品‘有名有姓’,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桐柏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张军介绍说。以朱砂红桃为例,桐柏县邮政分公司策划了“云端品鲜·桐柏朱砂红桃”专题营销活动,通过沉浸式直播溯源、产地实拍短视频等形式,吸引全国消费者云端下单;线下依托邮政覆盖城乡的营业网点,设立展销专区,同步与商超、企业食堂开展采购合作,构建起“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立体销售网络。将朱砂红桃纳入“桐柏U礼”特色礼盒,借助品牌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一口鲜”变身“高端礼”,营销活动期间销售突破15万公斤。据统计,今年以来,“桐柏U礼”已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超500万元。
“特色农业是革命老区群众的‘多彩产业’‘希望产业’。”党建凯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加快构建结构优化、链条完整、融合发展的特色农业体系,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曹国宏 通讯员 杜福建 李彦)
(本版图片均由桐柏县委宣传部提供)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