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飞的家人正在晾晒刚收获的玉米
汝州市焦村镇秋树李村种粮大户李肖飞,发展粮食作物种植600多亩,在国家出台的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免息贷款等政策的支持下,越干越有劲。他已经深深喜欢上这“累并快乐着”的农耕事业。能够一家人在一起劳动、生活,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8月16日上午,汝州市焦村镇秋树李村的梦圆种植合作社院内,合作社负责人李肖飞和妻子头戴草帽,正在摊晒玉米。“这是刚收获的春地玉米,今年天旱,多浇了两水,收成和去年一样。”李肖飞边擦汗边说。
今年38岁的李肖飞,瘦高个,皮肤黝黑。
“我是从2012年开始搞种植的,刚开始种了30亩地的西瓜、白菜。2015年开始扩大规模,尝试小麦、玉米种植,到现在已经有600多亩的种植规模。”李肖飞说,扩大种植规模最大的难题是资金,最多的时候,曾经有100多万元的贷款。
“前几年收小麦和玉米的时候出现了两次连阴雨天气,几十万斤的粮食都发霉变质了,吃了亏后,我就决定引进大型烘干设备。”2020年起,李肖飞陆续投入160余万元,购买了两条烘干生产线。“除了多年的积蓄,还借了很多钱,不过也值得,我这两套烘干设备,一次能装进去湿粮食160吨,一天能烘干粮食300吨,不仅保证了自己地里的粮食不变质,还方便周边的乡亲烘干粮食。”李肖飞说。
除了这些烘干设备外,李肖飞家的耕地耕种收获全靠专业农机团队。李肖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600多亩地,如果自己买一套机械设备,少说也得100多万元,如果平常不去对外服务,机械都是闲置。用专业农机团队来耕种收获喷洒农药,一亩地一年的费用也就200多元,很划算。”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正是靠着上游的陆浑灌区东二干支渠及时充足的水源,李肖飞经营的600多亩耕地才有了较稳定的收益。“如果没有大的恶劣天气,一亩地一年的净收益在500元以上,算算比出去打工要强。”李肖飞说,13年来,他已经深深喜欢上这“累并快乐着”的农耕生活。能够一家人在一起劳动、生活,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除了精打细算、善于经营,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也是李肖飞安心搞种植的底气。“这两年推广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国家每年给我补贴化肥近30吨,去年还使用了25万元的农业免息贷款,购买烘干设备补助了23万元。”李肖飞说。
如今,李肖飞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的种植户抱团发展连片种植6000余亩。“今年我们引进了‘谷神19’小麦品种,收获的小麦比市场价每斤高出5分钱以上,而且都是订单式回收,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愿意和我合作。”
“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只要好好侍弄它,它就不会亏待咱!”李肖飞说,下一步,打算引进更多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发展粮食深加工,不仅自己增收,还得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曹相飞 通讯员 桂焱炜 郭营战 焦玉昌 文/图)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