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高新区“双报到”机制绘就基层治理幸福画卷

2025-09-12 15:53 | 平顶山日报
分享到:

核心提示:“现在每周都陪独居的王奶奶买菜、打扫卫生,听她拉着我的手说‘闺女比亲孙女还贴心’,我这个刚转正两年的党员,心里比被评为市级优秀志愿者还踏实!”9月3日,站在皇台街道高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台前,26岁的党员张琦翻看着手机里与老人的合影,眼角的笑意比窗外的阳光还明媚。她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平顶山市“双报到”机制下,高新区390名市、区两级在职党员的共同心声——当“单位人”变身“社区人”,党员的责任与荣光深深扎根在群众生活的烟火日常里,绘就基层治理的幸福画卷。

“现在每周都陪独居的王奶奶买菜、打扫卫生,听她拉着我的手说‘闺女比亲孙女还贴心’,我这个刚转正两年的党员,心里比被评为市级优秀志愿者还踏实!”9月3日,站在皇台街道高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台前,26岁的党员张琦翻看着手机里与老人的合影,眼角的笑意比窗外的阳光还明媚。她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平顶山市“双报到”机制下,高新区390名市、区两级在职党员的共同心声——当“单位人”变身“社区人”,党员的责任与荣光深深扎根在群众生活的烟火日常里,绘就基层治理的幸福画卷。

从“制度空转”到“治理实效”

在高新区,“双报到”机制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一套环环相扣、务实管用的治理机制。该区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将“双报到”机制纳入基层党建三年提升行动,构建“区党工委统筹部署—街道党工委牵头落实—社区党支部具体执行”的三级责任体系,通过整合辖区4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资源,建立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推动32名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的区域化党建格局。

这一机制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传统基层治理中“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壁垒。以皇台街道神马尼龙社区为例,在“双报到”机制赋能下,这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过去社区议事,常常是‘社区干部拍脑袋、居民群众不买账’。”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冰翻着厚达300页的报到台账感慨道,“现在每月一次大党委会议、每季度一次联席会议,47家共建单位成了‘红色盟友’,从停车位规划到管网改造,从老人助餐到儿童托管,32名兼职委员带着资源来、带着方案议,难题在‘碰头’中化解,共识在‘共商’中凝聚。”机制创新带来的治理效能立竿见影,今年以来社区通过联席会议解决民生问题58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20%。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前段时间刮大风,社区群里刚发树倒了挡路,我和几个老伙计抄起梯子、锯子就去了。党员这点觉悟得有。”神马尼龙社区退休老党员张保旗说这话时,腰板挺得笔直。在社区物业断档的两个多月里,正是这些老党员带着大家清垃圾、打扫卫生、关照老人,稳住了局面。“关键时刻顶得上”,正是“双报到”机制设计的题中之义——党员在应急处突、防汛救灾等特殊时期要快速实现“平急转换”,化身“火线先锋”。

而在日常治理中,机制同样精准发力。神马尼龙社区创新“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居民评单”的“四单”闭环服务模式,将390名在职党员按特长编入政策宣传、环境监督、助老服务等12支志愿服务队,实行“一日双巡”“日巡日报日改”。高阳社区则根据党员职业特点打造“专业服务矩阵”:从事养老服务的党员陈思妍,将专业经验转化为“端午包粽”“中秋茶话”“义诊送健康”等特色活动;青年党员张琦组建“银龄陪伴队”,每周陪独居老人买菜、聊天;退休教师王建国牵头成立“四点半课堂”,解决了30多个家庭的学生课后看护难题……“现在社区活动,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连我家小孙子都主动要当环保小卫士。”高阳社区居民王大姐笑着说,眼里满是欣慰。

从“环境美”到“人心暖”

自“双报到”机制实施以来,高新区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27件,开展志愿服务782场次,惠及居民5300余人次。神马尼龙社区通过共建单位出资,完成66盐小区道路改造、下水道修整等“硬件升级”;高阳社区组织26次环境整治,带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社区绿化带里的月季开了又谢,见证着“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更深刻的改变,发生在人心。在神马尼龙社区,在曾经因物业断档陷入混乱的时间里,党员先锋队成了“移动管家”,居民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党员”;在高阳社区,“城市大清洗”成了居民的“周末约定”,在共同的劳动中,邻里间的问候多了,隔阂少了。“现在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党员徽章在闪,心里特别踏实。”75岁的社区居民李奶奶说,她的手机里还存着30多个党员志愿者的联系方式。

“高新区的‘双报到’实践,本质上是将党组织的组织力融入社区‘微细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孙国权表示,通过制度创新激活资源、机制赋能精准服务、先锋引领凝聚人心,高新区不仅破解了基层治理“力量分散、响应迟缓”的痛点,更让党员在服务群众过程中找到了价值坐标,让群众在“看得见的变化”中感受到党的温暖。

从“党员沉下去”到“社区活起来”,从“环境提质”到“共建共享”,高新区正用一抹抹活跃在小巷深处的“党建红”,书写着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这不仅是党建引领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座城市与群众双向奔赴的温暖故事——它印证着:当党建的根须深深扎进基层的土壤,就能绽放出绚丽的幸福之花;当党员的身影始终与群众同频共振,就能谱写出动人的治理乐章。(记者 高轶鹏 通讯员 张嵩)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文章关键词:
平顶山
分享:
国搜推广

联系邮箱 : hezuo@chinaso.com

联系电话 :(+86 10)88055719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