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零散种地,一年到头忙活也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土地流转给村里搞特色种植,不仅能收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10月9日,在舞钢市杨庄乡陡沟村特色种植园区,正在生姜田里忙活的村民陈铁桩满面笑容。
2024年以来,杨庄乡以陡沟村为试点,依托土地流转推动特色作物集中种植,探索农业结构调整新路径,让土地迸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过去,陡沟村和许多乡村一样,存在土地碎片化、种植品种单一、农户增收困难等问题。为打破发展瓶颈,杨庄乡积极引导,鼓励各村立足资源禀赋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向。陡沟村党支部书记高沈珏主动扛起责任,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要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为此,他带领村“两委”委员及村民代表多次赴外地考察调研,并结合本村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最终确定将生姜种植作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
确定发展方向后,土地流转成为首要任务。陡沟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向村民详细讲解土地流转政策和特色种植的发展前景,打消村民顾虑,并赢得村民积极响应,首期顺利流转土地30亩(1亩≈666.67平方米)用于生姜种植。
为确保生姜品质和产量,陡沟村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全程指导,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都严格按照科学标准进行。2024年,精细化的管理换来了丰硕成果:陡沟村生姜亩产稳定在6000公斤以上,仅这一项就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加21万元。同时,生姜种植、管护过程中产生的用工需求,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累计发放用工报酬9万元,实现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双赢局面。
生姜产业的成功,让陡沟村在农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更有信心。2025年,高沈珏结合市场需求和本村实际,进一步拓展特色种植品类,启动红芽芋头种植项目。经过前期对土壤条件的检测和对市场行情的分析,村里规划出17亩适宜种植红芽芋头的土地。据测算,该项目预计亩产可达2000公斤,按照当前市场行情,今年可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加13.6万元。在用工方面,项目坚持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预计今年发放用工报酬1.7万元,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记者 杨德坤)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