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上午,在汝州市米庙镇风庙村郭窑自然村,三轮车不停从混凝土料罐车往排前路转运混凝土,施工人员手持铁锹迅速摊平,振动机械的轰鸣声回荡在村子上空。60多岁的村民吴西方趁着修路在已平整的路基上开槽预埋自家的吃水管道。
站在巷子口的吴照运老人望着施工队伍感慨道:“以前一下雨,这条巷子里就是水和泥,得穿胶鞋出门,以后变成水泥路就方便多了。”他家就住在巷子口,听说要修路,巷子里的邻居都很积极,合力平整路基,预埋共用的下水管道。
目前,风庙村下辖的上李庄、风庙、黄虎堆、南姬窑等四个村的排前路都已施工完毕,北姬窑村已修了100多米,郭窑村的两条排前路正在施工。风庙村村干部李进超说:“原来村里修的是主干道,排前路一直都是土路。现在好了,市里提供商砼,村民自己整修路基,终于要把这‘最后一米’打通了。”
这仅仅是汝州市农村排前路建设的一个缩影。据汝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焦慧涛介绍,国庆中秋假期结束后,汝州市的排前路建设正式开工,虽然受到连阴雨天气影响,但已有两个村的排前路整修完毕。当天除了米庙镇的风庙村,还有杨楼镇、小屯镇、蟒川镇的几个村庄也正在施工。
农村排前路建设是汝州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汝州市遵照“市场化、法治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守住底线、不增债务;符合实际、群众所需”四个原则,力争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为此,汝州市准备了3000万奖补资金,预计到2025年底完成全市21个乡(镇、街道)行政村排前路建设工程奖补工作。
根据《汝州市农村排前路建设奖补实施方案》,该市创新采取实物奖补形式,由市级财政统一奖补商砼,乡(镇、街道)作为实施主体负责路基整理、道路施工和质量监管。方案明确了严格的建设标准:道路宽度原则上不超过4米,厚度在16厘米至18厘米之间,使用C25商砼材料。
奖补对象优先支持和美乡村先导片区、整村完成户厕改造、有明确配套资金、党支部战斗力强的村庄。同时,已经纳入其他财政投资补助的村庄不予纳入,确保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为确保排前路铺设质量,汝州市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乡(镇、街道)作为排前路建设业主单位负责组织道路工程实施,由乡(镇、街道)干部、村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群众代表等组成项目监督专班,承担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管责任。项目验收时,以第三方检测数据为准,达到设计标准的予以通过验收,低于标准的视为不合格,不再予以奖补,严把排前路铺设的工程质量关,把好事办好。
道路通,百业兴。这些宽度不过数米的水泥路正在汝州的一个个村庄内延伸铺展,它们连接的不仅是农户与主干道,更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心桥。在郭窑村施工现场,望着即将完工的排前路,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一条条排前路通到村民家门口,也通进群众心坎里,成为汝州市民生实事最生动的注脚。(记者 李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