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位于叶县龚店镇境内的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平顶山其正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尼龙切片正源源不断输往1.3公里外的氢化学公司。“直供模式让运输成本降低30%,今年产值要冲10亿元。”该公司生产车间主任张建军说。
经过多年发展,叶县境内有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和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形成了“一黑(尼龙)一白(盐)”两条特色产业链且不断延伸拓展。
在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一块黑乎乎的煤经过精深加工,变身为五彩斑斓的尼龙新材料,用于制造运动服装、高铁扣件、太阳能电池片等高端产品,尼龙产业链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叶县是中国岩盐之都,井下一粒普通的盐正在上演“七十二变”的传奇。平煤神马集团的联合盐化、氯碱股份、聚碳材料与河南新天力循环科技有限公司4家公司比邻而居,形成闭环式循环产业链:联合盐化公司生产工业盐,供给氯碱股份公司生产氯气和烧碱,烧碱又成为聚碳材料公司和新天力公司的原料,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聚碳酸酯材料和电池级碳酸锂。而新天力公司的副产品又能回流至上游企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环环相扣,让盐的价值提升近百倍,而更多的链上企业也聚拢而来。目前,正在试生产的还有一家以氯气为原料的医药中间体项目。
立足盐矿资源与尼龙产业基础,叶县正着力构建“七大产业集群、十条重点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和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两大平台,正成为产业聚变的“主阵地”。“链主”企业的壮大,有效带动了中小企业“卡位入链”,招商理念从“捡菜入篮”转向“提篮选菜”,协同生态蔚然成型。
“项目建设、生产车间捷报频传,是我们落实‘工业立县、兴工强县’的缩影。2025年全县谋划40个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达249亿元;前8个月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68.4%,其中6.5亿元技改资金为传统产业装上智能引擎。”叶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苏峥手持最新成绩单说。(记者杨沛洁 通讯员姬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