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河南省永城市卧龙镇夏竹园村老年助餐点,餐厅窗明几净,桌椅摆放整齐,餐具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人倍感亲切。工作人员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前来用餐的老人,为他们介绍菜品,打好饭菜。菜品注重荤素搭配,主要以营养、清淡为主,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菜的品类也不一样。
老人在用餐。 刘月 摄
就餐时,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老人们的笑脸上,志愿者唱着动听的歌。在这方小小天地,一餐热饭焐热了“银发族”的胃,更温暖了乡村治理的民生底色。“在门口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还不收一分钱,太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了。”当问及老人就餐的感受时,夏竹园村82岁的秦大爷高兴地说。
“我们村‘两委’牵头,发动爱心人士和村内外企业家捐款捐物,有力支撑了老年食堂等公益事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春梅说,村里的老年食堂主要服务80岁以上的老人,每周更新菜谱并公示,同时针对特殊天气和老人需求灵活调整菜品,不仅让老人都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暖心。
近年来,卧龙镇在创新基层治理中不断探索,以老年人助餐服务为纽带,整合志愿服务、乡贤力量、文化惠民、医疗义诊等资源,让养老关怀更精准,让群众共享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成果。
“在老年助餐服务方面,我们通过‘村委牵头、志愿者助力、乡贤反哺’的模式,累计服务老人3000余人次,村内志愿者主动承担送餐、帮厨工作,文化志愿者带来戏曲等公益演出23场,医疗团队开展义诊服务9次,惠及600余名老人。”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镇已建成的老年食堂,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村里还设立捐助老年食堂村级光荣榜,成为弘扬孝亲文化的“文明窗口”。同时,延伸拓展“爱心妈妈小饭桌”关爱留守儿童助餐活动,通过服务“一老一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老人在用餐。 刘月 摄
老年助餐服务是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也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下一步,该镇将继续秉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理念,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与养老服务体系,以试点经验为样板,持续深化“党建+民生”服务模式,扩大助餐点覆盖范围,实现“一村一点”;同时,深化“志愿联盟”机制,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探索“点单点餐式”服务,让养老关怀更精准、更暖心,以助餐服务“小切口”推动基层治理“大提升”。
后记:
乡情纽带连起民生关怀,一餐热饭暖了老人心窝。乡贤捐助的背后,是传统美德与现代公益的融合,更是乡村振兴中“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期待更多力量加入,共同托起幸福“夕阳红”。 (来源:永城市委宣传部 作者: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