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陈兑楼村的富民曲

2025-07-17 10:58 | 商丘日报
分享到:

核心提示:7月15日,清晨五点,豫东平原晨曦微露,宁陵县华堡镇陈兑楼村的藤编工坊已开始忙碌。79岁的老党员陈孝德坐在藤编堆旁,粗糙的手指翻飞如梭,将藤条编成经纬。

村民边聊天边编织产品。 徐硕 摄

7月15日,清晨五点,豫东平原晨曦微露,宁陵县华堡镇陈兑楼村的藤编工坊已开始忙碌。79岁的老党员陈孝德坐在藤编堆旁,粗糙的手指翻飞如梭,将藤条编成经纬。

“党员就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咱这手艺活计更要带好头!”说话间,一根根藤条在陈孝德手中化作精巧的吊篮。院外,满载各色藤编产品的货车正驶向村头的产业园区——那里,年产值10亿元的“藤编王国”正迎着朝阳苏醒。

在陈兑楼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张覆盖全村的网格图格外醒目。7个网格如藤蔓般延伸至2016名村民的生活肌理。“分网格长全由党员担任,39名党员就是39个哨点。”村党支部书记陈振指着墙上的网格图介绍。

去年冬天,网格员陈家俊在走访中发现,村民史某父子因赡养问题剑拔弩张,陈家俊连续七晚坐在史家床头谈心,终让儿子搀着老父亲走进调解室相拥而泣。这样的故事,在“党群夜话”记事本上已记录十余则,98%的矛盾在网格内消融。

藤编产业的勃兴,更见证着网格的张力。当传统手艺面临机械化冲击,第三网格长陈北北率先破局。这位30岁的党员设计师将渔网灵感融入藤编,研发出网红产品“龙虾椅”。“直播间三分钟抢空500把,单日销售额最高破20万元。”在村头的藤编共享车间,新设计的“龙虾椅”曲线如浪,十几位村民正在赶外贸订单。网格微信群适时推送的订单信息、技术要点,让分散的农户拧成一股藤。

“这是发往波兰的吊篮,澳洲客户订的藤编秋千下周交货。”在亚伟藤艺的生产车间,33岁的邵亚伟指着正在装车的产品介绍。2016年,他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创业,如今企业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车间里激光切割机正将钢材精准成型,工人们麻利地组装吊篮框架。

“跨境电商平台让我们接到四五个国家的订单,真正实现人在家中坐、产品卖全球。”邵亚伟滑动手机,自豪地展示着实时交易数据。

产业兴旺滋养着村庄血脉。陈兑楼村通过土地流转、光伏发电和产业车间等多种方式,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0到30余万元的增长。藤编产业园内,村民张秀娥边整理藤编条边感慨:“计件工资一天百十块,农忙时还能顾着地里,乡里乡亲说说笑笑就把钱赚啦。”目前全村藤编企业19家,带动12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2万元。连片的新民居墙上,藤编纹样的装饰构件在阳光下泛着暖光。

藤影织春,振兴路上党旗红。站在村文化广场的高台上,陈振望向生机勃勃的村庄:S210省道两侧物流车辆川流不息,政府投资建设的现代化产业车间即将投入使用,村史馆里陈列的简陋藤筐与时尚藤编产品见证着产业蝶变。“组织强则产业兴。”这位当了12年村支书的当家人语气坚定。党支部牵头制定的《藤编产业五年规划》中,藤材交易中心、藤艺文化小镇的蓝图已然铺展。

暮色渐浓,陈兑楼村党员活动室的灯火格外明亮。陈孝德带着青年党员整理汇总一天的网格信息,邵亚伟在屏幕前与澳洲客商确认设计细节,陈北北的团队正为“双11”电商节谋划促销活动。

千条万缕的藤编在陈兑楼村党员群众手中交织,编织出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这里,每根藤条都延伸向世界,每个网格都跃动着生机。(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文章关键词:
宁陵县
分享:
国搜推广

联系邮箱 : hezuo@chinaso.com

联系电话 :15981920699

联系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正光街行署国际C座8楼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