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在夏邑县郭店镇的圣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农田里,一派忙碌景象。种粮大户杨晔正驾驶着追肥机穿梭在玉米田间,均匀播撒着有机肥,奏响秋粮追肥的“丰产序曲”。
“现在灌溉方便,地的肥力也足得很。这遍追肥要是跟紧了,今年这玉米亩产再提高150斤绝对没问题!”杨晔介绍,他承包的2000亩高标准农田,通过土壤改良和使用智能灌溉设施,为抗旱防涝筑牢了坚实保障。
作为粮食生产大县,夏邑县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国之大者”的战略位置,聚焦“稳面积、提产量、增效益”核心目标,在稳定125万亩夏粮种植面积基础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集成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模式,持续激活粮食增产潜力。
“高标准农田的‘高’,就高在抗灾能力和产出效益上。”杨晔深有感触地说,去年遭遇旱涝交替极端天气,正是得益于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的配套设施,2000亩农田不仅未减产,反而实现逆势增产。
这背后,是夏邑县构建的“建管并重”长效机制——将高标准农田机井设施纳入“五治统筹、四防融合”社会治理平台,创新开发农田水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推行机井“一长五员”(井长、管护员、维修员、安全员、网格员、志愿服务员)网格化管理,在全县7940眼配套机井井堡设置农田水利机井智能管护牌(包括人员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牌上设计报修二维码、巡检二维码,采用无人机巡检和人工巡查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立体监管体系,实现数据采集、日常巡查、问题报修、平台预警、限时整改、效果反馈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确保农田灌溉机井管护常态长效,保障了全县抗旱抢种顺利进行。
为确保农田设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夏邑县印发《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建立“三级责任+多元参与”机制,签订管护责任书720余份,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共同参与管护。县财政每年按每亩2元标准预算管护经费,2024年落实614.5万元,专项用于设施维修与管护人员报酬。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定期督查考核,推动管护责任落地见效。
近年来,夏邑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生产根基,通过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稳产高产的“沃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县域智慧力量。(记者 张壮伟)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