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金菊飘香;殷商之源,熠熠生辉。2025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九,商丘将迎来第十届华商文化节,本届华商文化节的主题为“齐聚殷商源 融入大市场”。
两年一届的华商文化节,每届都有鲜明的主题。2006年举办的首届华商文化节,主题为“拜谒华商始祖,传承中华商德”;第二届华商文化节主题为“弘扬商业文化,促进开放合作”;第三届华商文化节主题为“拜谒华商始祖、传承中华商德,促进经济合作、加快科学发展”;第四届华商文化节主题为“聚天下华商合力,兴中原崛起伟业”;第五届华商文化节主题为“天下华商欢聚一堂,谱写中原出彩篇章”……从“拜谒华商始祖”到“融入大市场”,节会主题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也折射出商丘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省发展思路布局谋篇、加快发展的进程。
商丘如何在新时代找准方位,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建设殷商文化起源地、四省交界协同区、豫东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一条重要路径就是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统一”中寻机遇,在“开放”中谋未来。
一
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更不能“画地为牢”。唯有主动融入,才能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商品、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商祖王亥服牛驯马,再到商汤建立商王朝,商丘始终是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举办华商文化节,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现代经济发展的积极探索。通过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商丘能够将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响。
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河南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国家重要的枢纽城市。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意味着商丘将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这不仅能够提升商丘的经济竞争力,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华商文化节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根亲文化盛事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华商前来寻根拜祖、共谋发展。通过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商丘不仅能够增强华商之间的文化认同感,还能促进经济合作的深化。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提升,将为商丘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商丘立足自身实际,构建“一县一特色”产业格局,培育壮大了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超千亿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以及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但要实现更高能级的发展,就必须跳出地域局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资源配置和产业协同。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
二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工程。商丘要走的,是一条以“通”为基、以“融”为要、以“特”为魂的发展路径。
第一,打通“大通道”,织密“流通网”。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带,具有“空铁水公”多式联运的天然优势。当前,商丘机场、雄商高铁、沱浍河航运等一批关键项目正加快推进。下一步,要以“枢纽经济”为牵引,推动交通链向物流链、供应链、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临空经济、高铁经济、临港经济。只有让货畅其流、人畅其行,商丘才能真正形成向东对接长三角、向西对接郑州圈、向南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向北深化豫鲁联动并对接京津冀、向海瞄准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西南北海”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第二,共建“大平台”,下好“协同棋”。商丘不能“单打独斗”,而要“抱团发展”。要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用好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和江苏的徐州、连云港、宿迁,山东的枣庄、菏泽、济宁、临沂,安徽的淮北、宿州等城市的协作,推动政策互认、产业互动、市场互联。可以探索与周边城市共建产业合作区,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第三,做优“大产业”,提升“竞争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最终要靠产业实力说话。商丘要立足产业集群基础,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要发挥华商文化节平台作用,吸引全球华商资本、技术、人才集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高地。推动“殷商文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文创、旅游、会展等特色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
第四,优化“大环境”,破除“隐形墙”。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本质上是“规则之融”“制度之通”。商丘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推行招标投标“评定分离”,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让各类经营主体“进得来、活得好、走得远”。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招商名片”。只有打破“玻璃门”“旋转门”,才能真正吸引要素集聚、激发市场活力。
三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五统一”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一开放”就是持续扩大开放,实行对内对外开放联通,不搞封闭运行。落实“五统一、一开放”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三个意识。
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
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商丘要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如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通过跨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商丘要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策洼地”和“暗箱操作”。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进一步增强共赢意识,实现合作与发展并重。
要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商丘可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还可以通过开展跨区域旅游合作、文化交流等活动,提升区域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商丘还要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升自身开放型经济水平。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老的商丘,曾孕育了中国最早的商业文明;今天的商丘,正站在新一轮开放发展的风口。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商丘的机遇,更是商丘的使命。以“殷商之源”的文化自信,拥抱“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商丘这颗“星”,必将在全国城市星河中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重阳将至,华商再聚。我们期待,一个文化灿烂、四通八达的商丘,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商丘,在这场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的双向奔赴中,破浪前行、出新出彩。(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