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特色馆非遗展示区内,商城炖菜、毛布底鞋、叶雕和剪纸等各类非遗展品集中亮相,吸引众多市民携孩子前来参观打卡。
商城历史底蕴厚重,非遗资源丰富,拥有各级非遗项目112项,涵盖高山茶、蜂蜜等传统生产技艺,炖菜制作、剪纸等民间生活技艺,以及丝弦锣鼓等器乐演奏技艺。在传承梯队建设上,培育了各级代表性传承人319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1人。此外,还打造了让非遗文化“可触摸、可体验”的各类展示馆、传习所等22处。
近年来,商城县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宗旨,出台相关制度文件,并根据项目级别,每年分别给予国家级、省级传承人20000元、6000元传承经费。此外,还每年为省级非遗项目或产业申报专项保护经费,切实以制度促进传承、以经费保障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动非遗项目“走出去”“用起来”“传下去”,让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2024年12月,受国家大剧院邀请,商城县文广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商城民歌国家级传承人付大坤、市级传承人李明凤等26人登台演唱,反响热烈。
2025年5月,信阳市剪纸·叶雕传承人朱华梅带着她和徒弟们精心创作的剪纸汉服,远赴新加坡参加“豫韵雅集”活动,惊艳全场。现场观众惊叹:“中国剪纸还能穿在身上!”
非遗进校园活动
作为剪纸和叶雕两项非遗传承人,2019年以来,朱华梅及团队不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同时积极开展非遗公益培训,培训学员千余人,影响辐射周边10多个乡镇。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在融合创新上下功夫,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教育’等发展路径,提升非遗产品的附加值与品牌效应,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商城县文广旅局局长林友森说。(来源:商城县委宣传部 作者: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