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叶地,青草香,白鹭飞,晚稻收割忙。11月14日,在罗山县丽水街道陈湾村,64岁的种粮大户刘业平开着小卡车在稻田与村部之间来回忙个不停,将刚收割的湿稻运到村部院子里晾晒。
“我种的是鱼、稻、虾共养的生态稻,稻田边上留出水沟。”刘业平指着与其他稻田明显不一样的一条1米多宽的水沟介绍,“先养虾、养鱼、养老鳖,最后再收稻。”
当然,刘业平也怕鱼虾多了影响水稻,所以在流转的350亩田地旁边,他还专门留了几个大塘,用来养鱼。他说:“你看我们这田里的土,肥得很,是丰收最好的保障。养鱼也行,我今年卖了9万斤的鱼。”
履带式收割机在尚有泥水的田里快速驶过,留下高高的稻茬,方便来年养虾。那边割过的稻田,经过日晒,泥土已经逐渐变干。
“刘业平种的是一种晚粳稻,这是我们村种植大户都了解过的香稻米。”罗山县乡珍商贸有限公司法人邵远明对这个品种如数家珍,“这品种由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适应在江汉、江淮区域种植,米粒晶莹透亮,煮成米饭软糯,吃起来香。稻谷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售价比普通稻谷偏高,整体收益好。”
邵远明的公司就在陈湾村,他通过直接收购农户的稻谷,加工成大米销售。“我们的客户都是回头客,每次都买最新鲜的,我们定期加工,保证质量。”他自家也种有晚稻,“简单估计的话,我们村这个品种大概有500亩种植面积。”
陈湾村的3500亩田地大部分被15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流转了,前几年,就有种植大户开始试种晚粳稻这个品种。
“我从2020年开始种晚粳稻,慢慢地扩大面积。前几年一直投入,本来都看不到希望了。今年雨下个不停,这个品种成熟期长,正好避开了雨期,虽然产量一般,但稻子的价钱还可以,应该能回点儿本。”祖籍是湖北红安的刘业平话语中透着庆幸。
据邵远明介绍,这种香稻米的市场销路好,因此有稻米加工企业专门进行订单回收,只要农户愿意,收获的大米都有保底价收购,令人放心。
满田的金黄逐渐变成青绿的稻茬,成群的喜鹊跟在收割机后寻找谷粒。眼看着一仓仓稻谷陆续被皮卡车运走,邵远明感叹:“我们这儿水好、田平整、地力足,生态好,稻米就更好!”(记者 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