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城角徐村,一片红薯田正悄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城角徐村以红薯产业为核心,从红薯苗育种到红薯产品深加工,盘活了土地资源,增加了村民收入,成为当地城乡融合发展的亮眼名片。
优质薯苗枝繁叶茂。安程林 摄
走进薯道农场,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智能化育苗大棚内,电脑精准控制着温湿度,为薯苗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环境。村民徐鸽子一边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边介绍:“以前我们都是自留种,容易出现病害,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现在用了脱毒种苗,苗子长得壮实,种下去心里可踏实了!”
在城角徐村,红薯经历了一场华丽的“七十二变”。新鲜的红薯被精心包装成礼盒,直接供应给各大商超;那些个头稍小的红薯则被加工成美味的红薯干;品相稍差的红薯也没有被浪费,而是被磨成了淀粉;就连红薯藤也被充分利用,制成了优质的饲料。在这里,红薯真正实现了“零浪费”。
“我们计划新建一条即食薯片生产线,明年要让我们的红薯脆片走进北上广的便利店!”薯道农场负责人徐克兵说,“要让‘城角徐红薯’像阳澄湖大闸蟹一样家喻户晓,成为我们村的金字招牌!”
红薯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张潘镇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张潘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灌溉管网、硬化田间道路;组织农技专家开展“田间课堂”,帮助农户解决红薯种植中的难题;还帮助农户对接商超、电商平台,打通销售渠道。从单打独斗到集体共富,薯道农场的实践折射出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
张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张潘镇将深化党建+产业融合,持续推进红薯、辣椒、烟叶等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打造张潘镇特色农业招牌,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来源:许昌市委网信办 作者:安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