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蘑菇小屋”散布于村民家门口,与村里干净整洁的道路、生机盎然的小菜园相映成趣,一派迷人的田园景象。这是记者在太康县老冢镇程楼村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该村将闲置宅基地、小片荒地改造成“蘑菇小屋”,种植榆黄蘑、灵芝等食用菌,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美化了村里的环境,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记者走进其中一个“蘑菇小屋”,一股清新的香气扑面而来,小屋内一排排菌菇架排列整齐,一簇簇黄色的榆黄蘑从菌包中探出头来,菇盖饱满厚实、色泽明亮。工人们正在整理菌棒、采摘菌菇、洒水保湿。“我们村利用村里闲置土地资源,改造、新建‘蘑菇小屋’17个,其中占地60平方米的7个、18平方米的10个。‘蘑菇小屋’采取农户+公司+合作社的运营方式,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衔接农户16户,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老冢镇程楼村党支部书记王西彬说。
对程楼村村民来说,在家门口附近的小菜园种菜早已成为习惯。“以前家门口的‘小片荒’里杂草丛生,还容易引起邻里纠纷,现在村里将闲置土地清理出来建设‘蘑菇小屋’,并打造‘共享小菜园’,不仅美化了村庄,而且还能在家门口种出新鲜蔬菜,有效解决了‘小片荒’纠纷多发现象,促进了左邻右舍和谐相处。”村民王明伟一边给自家菜地浇水一边高兴地说。
程楼村以建设“蘑菇小屋”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一宅变五园”,引导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建“蘑菇小屋”和小菜园,做到“添景”“添金”两不误,既用好了村民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有效解决邻里纠纷、促进乡风文明,又提升了乡村颜值,种出了乡村大和谐。
如今,程楼村通过“蘑菇小屋”种植榆黄蘑、猪肚菌、灵芝等食用菌,既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又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群众、企业和村集体多方受益,形成以“闲”养“鲜”的产业发展模式,把“小菌菇”做成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同时,程楼村还建立了“蘑菇小屋”管理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一站式服务,确保“蘑菇小屋”能够持续产生效益,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为村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家园作出更大贡献。”太康县老冢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毛华说。(记者 张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