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了两个月的泥,总算把梨卖出去大半了。近日,商水县姚集镇白庙村的果农张丑站在自家一亩多的梨园内,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尽管今年受天气影响,他的酥梨减产近六成,但在周口日报社助农团队的帮扶下,1500多公斤梨得以顺利售出,这让他在“靠天吃饭”的无奈中看到了希望。
今年41岁的张丑种梨已有多年,最多时曾有3亩多地的梨园,如今因种种原因缩减至1亩多。在与周口日报社助农团队合作前,他的销售模式十分单一,全靠附近村民上门零散购买,卖得慢还卖不上价。这种“坐地等客”的日子,让他年年为销路发愁。
转机出现在去年。在周口日报社助农团队的牵线下,张丑的酥梨首次通过线上推广、批量采购的方式销往外地。“去年产量好,加上团队帮忙找销路,一下子卖了3500多公斤,比我自己卖省心太多!”初尝甜头的张丑,今年毫不犹豫再次与助农团队合作。
然而,今年的天气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夏季持续干旱,9月份以来雨水又太多,梨不仅长得比去年小,还有木栓病,口感也差了不少。”张丑蹲在地里,指着树上零星挂着的果实心疼地说,“那段时间天天下雨,我天天踩着泥进园抢摘,就怕梨烂在树上,真是愁得睡不着觉。”
就在张丑一筹莫展时,周口日报社助农团队的到来让他吃下“定心丸”。团队工作人员冒雨实地查看梨园情况后,迅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宣传,同时对接商超、电商平台,为他联系批量采购订单。“团队帮我把梨分级、打包,又直接联系车拉走,我再也不用守着园子干着急了。”张丑说,虽然今年只卖了1500多公斤,但这已是他在困境中得到的最好结果。
如今,看着最后一批梨被装车运走,张丑的心里充满感激:“谢谢助农团队在我最难的时候拉了一把。明年不管收成怎么样,我都要继续跟他们合作!”周口日报社助农团队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关注像张丑这样的困难农户,通过精准帮扶,为更多农产品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记者 王慕晨 田亚楠)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