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张庄镇:“要帮农户减损,还要守好粮食品质”

2025-11-04 12:26 | 周口日报
分享到:

核心提示:今年秋季,当地遭遇连绵阴雨天气,给玉米收获带来极大的困难,部分玉米出现霉变情况。一个多月来,老邱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烘干厂的工作中。

11月2日清晨,商水县张庄镇的雾气还未消散,邱守先的烘干厂就传来机器的轰鸣声。那座20多米高的烘干塔顶端,金黄的玉米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在传送带上扬起细小粉尘。

57岁的邱守先是商水县有名的种粮大户,曾获得过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的荣誉。他是个“热心肠”,经常给周边农户指导粮食生产,大家亲切地称呼他“老邱”。

今年秋季,当地遭遇连绵阴雨天气,给玉米收获带来极大的困难,部分玉米出现霉变情况。一个多月来,老邱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烘干厂的工作中。

“霉变超过5%的玉米只能送去酒精厂,要放在仓库的西面。”穿过厂区内堆积如山的玉米,记者跟着老邱来到了库容万余吨的粮仓。这里堆放的玉米足有5米多高,不同品质的玉米被分区堆放,整齐有序。仓库门口,“分类收购、分类烘干、分类出售”的标语十分醒目。

看到仓库渐满,老邱掏出手机,与孟州市的一家酒精生产厂家商量玉米外运事宜。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

早在9月16日,连绵阴雨刚开始时,老邱凭借着对天气的精准判断,果断开始收获自己种植的1600亩玉米,并及时进行烘干和出售。经过5天的努力,品质不错的玉米以1.13元/斤的价格卖给了益海粮油公司。

然而,许多期盼天晴的农户越等阴雨天越多,部分玉米收获后出现霉变。无奈之下,农户们纷纷拉着玉米来到老邱的烘干厂。“每塔能装130吨玉米,12个小时就能完成烘干。”老邱介绍说。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他贷了款,开始从农民手中收购湿粮,烘干后再进行分类销售。

“我这些玉米分三类卖。”老邱指着不同区域的玉米介绍,“一类是品质优良的,卖给饲料厂用于养殖,每斤能卖1.27元左右;一类是品质一般的,卖给粮油公司制作食用油,每斤1.13元左右;还有一类是部分籽粒发生霉变的,卖给酒精生产企业,每斤0.94元左右。”

在一旁等待卸车的李大爷接过话茬感激地说:“老邱这人实在,我们湿玉米每斤卖0.6元,到他这儿烘干后每斤能多卖三到五毛钱呢。而且不管多湿的玉米他都收,霉变的也全收,让我们减少了很多损失。”

玉米虽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却不是主要口粮,主要用于饲料消费,其次用于工业需求,供应食用需求和其他需求的占比相对较少。“国家出台烘干补贴政策,我得充分利用烘干设备,多帮农户减损,而且还要守好粮食品质,绝不能让发霉的玉米用作口粮或饲料。”老邱郑重地说。

时近正午,运粮来烘干的车辆依旧络绎不绝。老邱的手机响个不停,这次是邻县的种粮户打来求助电话。他对着电话大声回应:“来吧!多大的量我都收!”那声音,充满了力量与担当。(记者 付永奇)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文章关键词:
商水县
分享:
国搜推广

联系邮箱 : hezuo@chinaso.com

联系电话 :(+86 10)88055719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