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 执纪,何以暖心

2025-11-18 13:06 | 周口日报
分享到:

核心提示:近年来,商水县纪委监委始终坚守执纪为民初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监督的“风向标”,瞄准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用精准监督化解群众烦心事,以铁纪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纪检监察干部实地走访中转药库。

纪检监察干部护航“校园餐”安全。

纪检监察干部实地了解惠农资金落实情况。

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摸实情、听心声。

清晨的阳光洒在商水县谭庄镇张老村的村道上,60岁的朱爱花老人从村卫生室缓步走出,手里攥着刚取到的降压药,笑容满面地说:“以前,便宜药在村里很难买到,得搭车去镇卫生院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太方便了。”这朴实笑容的背后,是商水县纪委监委聚焦民生痛点、以铁的纪律守护群众福祉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县纪委监委始终坚守执纪为民初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监督的“风向标”,瞄准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用精准监督化解群众烦心事,以铁纪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监督保障“药品到家”

朱爱花患有高血压多年,需要每天服用降压药。过去,为了购买价格实惠的药品,她每月都得跑一趟镇卫生院,来回要折腾半天。

朱爱花的困扰并非个例。县纪委监委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农村老人都面临“买药难”问题,一些村医也道出苦衷:“县医药公司通常把药品配送到镇卫生院,且数量有限,村卫生室的药品供应时断时续,我们只能前往县医药公司自行采购。”

群众的痛点就是监督的靶点。县纪委监委迅速把这一问题列入重点监督清单,深入调查后找到症结所在:由于全县村卫生室数量较多且分散,单个村卫生室的药品需求量小、不确定性大,加上部分村卫生室位置偏远,配送成本较高,导致集采药品“卡”在了乡镇卫生院到村卫生室的“最后一公里”。找准症结后,县纪委监委立即督促县医保局落实整改,摸索建立“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集采药品”模式,在乡镇卫生院设立中转药库,提供24小时配送服务,实现“按需储备、就近配送”。

当地还利用“基层门诊用药管理平台”,对全县村卫生室集采药品使用情况实时监测、动态调度,让村医进药更省心、药品管理更规范。“现在下单,药品隔天就能送到,流程进度一目了然,急需时还可以去镇卫生院或附近的村卫生室领取。”谭庄镇武庄村村医刘小燕对新机制赞不绝口。

为确保惠民举措落到实处,县纪委监委全程跟踪监督,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药品采购、配送、结算全流程透明化管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药品。

铁纪护航“校园餐”安全

“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安不安全,是家长最关心的事。现在,通过‘舌尖安全网’,能实时查看后厨的角角落落和厨师、配菜师的一举一动,加上家长代表的现场监督,我们彻底放心了。”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家长王女士的话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校园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县纪委监委把“校园餐”安全列为监督重点,组建专项督查组,明确“三查三看”监督要求,即查食材采购票据、看来源是否可溯,查仓储管理台账、看有没有过期变质食品,查操作流程监控、看执行是否规范,并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全县121所学校食堂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某中学食品留样不规范问题,督查组当场约谈校方负责人,并下发整改通知书,推动问题立行立改。

为压实各方责任,县纪委监委督促教体部门出台《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办法》,建立“五方共管”责任体系,把教体部门的主管责任、学校的主体责任、供餐企业的直接责任、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捋得明明白白。同时,推动建立校长陪餐、食材双验收、供应商“黑名单”等制度,开展“后厨开放日”活动,聘请家长代表担任“特约监督员”,让“校园餐”在阳光下“烹饪”。

县纪委监委还建立“清单化+销号制”整改机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学校克扣截留学生伙食费、食材采购渠道不规范等问题从严查处,用铁纪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护墙”。

铁腕整治形式主义

“以前,村委会门口挂着十几块牌子,墙上贴满了表格,每天光应付检查就忙得脚不沾地。”说起“滥挂牌”整治工作带来的变化,阳城街道一名村干部感慨道,“现在,牌子少了,负担轻了,我们终于能专心为群众办实事了。”

为给基层卸下“包袱”,激发基层干事活力,县纪委监委从整治村级组织“滥挂牌”这一具体问题入手,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专项督导组,深入全县23个乡镇(街道)的595个行政村(社区)开展专项督导工作,通过实地查看、随机抽查等形式,全面摸排挂牌情况,对违规、重复、超范围的标牌进行集中清理,以精准监督为基层减负。目前,督导组已清理不规范标牌300余块。

集中清理不规范标牌后,县纪委监委持续开展“回头看”,对挂牌实行动态管理,防止“滥挂牌”现象反弹,并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纳入日常监督重点内容,深入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推动村级组织从“重形式”转向“重服务”。针对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启动专项清理行动,规范各类工作群管理,建立备案审查制度,让基层干部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中。

在整治形式主义的同时,县纪委监委还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构建基层治理“一张网”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划分网格并配备网格员,实现城乡管理全覆盖。创新推行“闭环式”矛盾化解机制,通过“网格点单、平台接单、分流派单、快速销单”流程,及时高效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次性化解率提高到92.6%。利用“网格通”APP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推动33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落地,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铁肩守护美丽乡村

“水清了、草绿了、路通了,饭后在村文化广场上遛遛弯,心里别提多舒坦了。”面对前来督查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郝岗镇三义村的吕老汉说起村里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曾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如今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一转变,得益于县纪委监委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力监督。近年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围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嵌入式”监督。

针对监督中发现的个别乡镇工作推进慢、部门协同不畅等问题,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当场反馈给责任单位,并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的全流程监督,严肃查处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行为,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为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县纪委监委建立整改跟踪机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同时,推动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如今,走在商水的乡村,道路干净整洁,庭院花草点缀,昔日的“脏乱差”已变成“美如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天比一天强。

执纪为民,永远在路上。从保障村卫生室药品配送到护航“校园餐”安全,从整治形式主义到守护美丽乡村,县纪委监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监督执纪贯穿民生各领域,无声地诠释着执纪为民的初心使命。

未来,县纪委监委将以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有力的担当,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绘就商水高质量发展和民生幸福新蓝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郭海丽)

图片由商水县纪委监委提供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文章关键词:
商水县
分享:
国搜推广

联系邮箱 : hezuo@chinaso.com

联系电话 :(+86 10)88055719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