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前夕,位于项城市贾岭镇庞庄村的十二烈士墓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
在这里,12位革命英烈已经长眠76载。
3月27日一大早,小雨淅沥,春寒料峭,60岁的村民夏学听和哥哥夏学敏一起,拿着铁锹来到离家300米的十二烈士墓前,深深凝视,轻轻擦拭墓碑上的尘土,然后为烈士墓清理杂草、添培新土。
悠悠岁月,时光荏苒。从夏学听爷爷夏连杰开始,到其父亲夏云成,再到夏学听兄弟,他们一家三代人,接力为十二烈士扫墓,至今已有76载。
祖孙三代的拳拳真情,已被当地传为佳话。
记者查阅史料得知,1948年4月20日,当时被称为贾岭新区的区副政委高炜等12名同志,在深入庞庄村开展群众工作时,惨遭反动武装杀害。一天后的4月21日,豫皖苏军分区派解放军34团和骑兵大队向残敌进剿,将对革命战士下狠手的反动力量全部清除。为了永远缅怀这些革命英雄的悲怆壮举,在解放军的带领下,当地群众含泪将12名尸骨不全的革命战士埋葬在庞庄村。
“我们兄弟从小就是听爷爷和父亲讲着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长大的。十二烈士牺牲以后,爷爷就把自家一小块田地贡献出来,用来埋葬这些烈士。”夏学听说,从此,爷爷每年都会来到烈士墓祭扫,还告诉儿孙们不要忘记了这些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烈士,一定要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好好善待这些烈士。
1961年,夏学听的爷爷去世后,其父亲夏云成就接过“接力棒”,开始为十二烈士扫墓,直至20世纪九十年代。
岁月催人老,夏学听父亲身体逐渐不好,加上他哥哥经常在外奔波,义务扫墓的担子便由他接过了。
“父亲在世时,经常跟俺兄弟说,咱这个日子不讲好歹,安稳着呢?咱不能忘了这些牺牲的先烈。咱不出大力吧,咱就出个小力。”父亲夏云成的叮嘱言犹在耳,令夏学听兄弟记忆犹新,“英烈埋咱地里,咱要给他看管好,照顾好!”
“现在我也经常在家了,孙子也都二十多了,以后我们兄弟俩干不动了,还要下一辈继续做下去。”夏学敏说。
清风阵阵,麦苗青青。临走时,记者回头望去,十二烈士墓碑上左边苍劲有力的“江河大地存忠骨 哀泪悲歌悼英灵”两行字熠熠生辉。(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志新 通讯员 周芯宇 丁举赞)